草稿。
草稿。参见“稾草”。
引《北齐书·魏收传》:“节閔帝 立,妙简近侍,詔试 收 为《封禪书》, 收 下笔便就,不立稿草,文将千言,所改无几。”
宋•欧阳修 《六一诗话》:“诗人贪求好句,而理有不通,亦语病也。如‘袖中諫草朝天去,头上宫花侍燕归’,诚为佳句矣,但进諫必以章疏,无直用稿草之理。”
gǎo cǎo
ㄍㄠˇ ㄘㄠˇ
草稿。初步写出的文稿。
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:“今立稾草并上,曰:‘单于不忘 汉 恩,追念先祖旧约,欲修和亲,以辅身安国,计议甚高,为单于嘉之。’”《明史·杨慎传》:“﹝ 杨慎 ﹞预修《武宗实録》,事必直书。总裁 蒋冕 、 费宏 尽付稾草,俾削定。”
解释:
[wǎn] 1. 〔紫~〕多年生草本植物,茎高二米余,叶有锯齿。根和根茎可入药。
2. 草木茂盛的样子。
[yùn] 古同“蕴”,郁结,积滞。
稾
拼音:gǎo
简体部首:禾
解释:同“稿”。